骑士其实只是欧洲封建势力的底层,从封建势力的排名来看,首先是公爵,再是侯爵,公爵,这些都是大贵族,与皇室有较紧密地联系,而子爵和男爵是小贵族,大部分是大贵族后裔,本身实权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比较穷困。而贵族之下是地主(如果完全直译应该是庄园主),地主以下才是处于末端的骑士。
骑士并不像骑士小说描写的如此高尚和强大。当农户的小孩,尤其是面貌清秀的男孩在10岁的时候会送去给当地的庄园主,这些男孩就是骑士的候选人,他们首先要充当仆人的角色,然后在12岁的时候要被指定一名终身守护的女性,一般的庄园主的妻子或者庄园主的姐妹,男孩们的思想受到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和禁锢,还必须对待他所要守护女性的绝对忠诚,这就是所谓的骑士精神,骑士精神经过漫长的演变,到了现在被称为“绅士风度”。当这名男孩成年以后,他将会和其他的男孩一起进行一项测试,具体测试的内容没有流传下来,但我们仍旧可以猜测,也许是一些枪法、剑术、马术的一些较量和比赛,最后大概10名男孩中可以有3-4名成为真正的骑士,而其余的男孩只得回到原来的农户家中,进行种田等工作,但是大部分因为无法适应农户艰难的生活而早早去逝。那成为真正骑士的男孩将被庄园主授予“骑士”称号,一套全新的铠甲、长枪和剑,还有骑士盾牌和绶带,这些骑士将代替庄园主征收农税,保护庄园不受危害,还要在一定的场合充当礼仪工具,实际上,这些骑士在中世纪相当于中国地主的家奴和仆人,本来就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因为骑士小说的流行,变得无比的崇高,现实中的骑士是贪婪的,不知足的,虐待人民的。除了由农户家选出的骑士,还有一些没有继承权的贵族(欧洲的贵族继承权是长子继承,次子什么也没有)也宁愿成为一名骑士,这也就是欧洲著名的“十字军东征”的丑恶事实,一群穷光蛋骑士到中东去疯狂掠夺,然后就可以成为一名有钱的上流社会人士。尒説书网
骑士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世纪封建贵族的兴趣和爱好,又因为骑士小说描绘的锄强扶弱的骑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要求争议和反抗压迫的愿望,所以骑士小说一度十分流行。骑士小说中十分有名的是描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奇,描写查理曼大帝和他的十二名武士的故事。在15世纪末,新航海运动基本结束,骑士小说所宣扬的冒险主题开始由于内容老套,越来越荒诞不经,无法再给人们带来阅读的乐趣,于是骑士小说开始败落,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出版以后,骑士小说算是完全走向了灭亡,当时英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粉碎了英国的封建势力,迅速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仑远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一系列的历史变革扑面而来,让忠实于封建势力的骑士小说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和余地,开始被一系列揭露社会问题与矛盾的现实主义批判文学所替代。
奇幻文学“复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70-80年代,桌面游戏(也就是TRPG)风靡美国,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目前著名的网络游戏龙与地下城使用的DND规则,在那时就出版了第一本DND玩家手册,正是由于这些桌面游戏的流行,使奇幻文学再一次的复兴,这也似乎印证了奇幻文学和奇幻游戏永远无法分离而独立存在,例如美国作家费雷兹,就曾经为自己研发的桌面游戏“美凯米亚”大陆写了20多本奇幻小说,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07上半年的4月刊中,就刊载了费雷兹的一部“美凯米亚”系列作品:《魔法师•学徒》,这是一篇饱受科幻思维影响的奇幻作品,因为当时美国的科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所以科幻思维影响了很多奇幻作品,使奇幻作品拥有了科学的严密逻辑,甚至很多作家开始用科学的语言和方法来诠释魔法,使其变得合理和容易接受。
现代的奇幻文学被分为“前奇幻文学”和“后奇幻文学”,还有近几年的“新奇幻文学”。“前奇幻文学”主要是指与古代骑士小说比较紧密地联系的小说,这些小说大多向读者传递出很强的冒险精神,并且和骑士小说的形式比较接近,只是不再以骑士为主题,有时虽然会出现一些骑士,但都以配角的方式存在,这是人们对于封建骑士制度的反思,而原来作为邪恶立场的魔法师开始频频充当主角地位。“后奇幻文学”主要是指将宫廷斗争与奇幻文学的一些特殊背景巧妙结合,语言优美,近似于“剧本”的一种小说,这种小说比较适合有足够人生阅历和感悟的人阅读。(批注:“前奇幻文学”也被称为“高魔法世界”,“后奇幻文学”也被称为“低魔法世界”)“前奇幻文学”的代表作比较多,例如前面提到的《魔法师•学徒》《龙枪编年史》《黑暗精灵三部曲》《最后的守护者》等,而“后奇幻文学”的代表作品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个最著名的《冰与火之歌》作品的完成就已经用去了整整20年,足以可以见“后奇幻文学”的写作艰难和回报率低的特点,完全和中国作家两个月出一本书大相庭径。在“后奇幻文学”中,魔法成了一种点缀,很多人阅读《冰与火之歌》都会疑惑,不知道魔法在书中的何处,实际上《冰与火之歌》的魔法是绵延漫长和古老的,不仔细阅读是不会有体会的,大部分高层奇幻读者都有一些共同的见解,例如认为在“高魔法世界”中创造人物明显比“低魔法世界”中困难,因为有时候,作家很难想象那些“变态”人士的内心世界。
除了“前奇幻文学”和“后奇幻文学”,“新奇幻文学”也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新奇幻文学”的大门,毫不夸张的说,是英国的女作家,J.K罗琳打开的,《哈利•波特》这部奇幻大作,无疑是“新奇幻文学”的代表作。以往,奇幻文学不属于儿童,因为他们的阅历过浅,无法明白作者借助奇幻舞台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和内涵,奇幻文学只属于那些经历过一些人生风雨的30-40岁的中年人,确实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哈利•波特》挑战了这个“不说出的约定”,写出了能够让儿童阅读的优秀的奇幻作品。其实《哈利•波特》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并不是很优秀,罗琳只是比较好的把握了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从而使文章的几个主要任务形象可感,让少男少女们觉得十分亲近,似乎就是在写自己一样,所以《哈利•波特》一票走红,但如果拨开这些,这就是一部少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作品,每一本书似乎相互孤立,真正的连贯性并不是很大,相比起来,《魔戒》、《冰与火之歌》,就不是十分优秀和枪眼了,《哈利•波特》,只能算是一种日记类的奇幻体裁,作者像记流水账一样写着主角的生活,所透露出来的冒险精神也很平淡,只是它契合了少年少女们的心理特征,所以才不觉得枯燥乏味。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只有罗琳一位女作家成功的写出了校园生活,在《H•P》成功后,很多作家(包括中国)尝试写作校园生活,不过大多数没有成功,极少数些许成功的例如中国作家费声的《雨人阿喜快乐与不快乐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远不如《H•P》普及和流行。
正是由于《哈利•波特》的缘故,世界的奇幻大门开始面向青少年敞开,毫不夸张地说,世界又进入了一个新奇幻文学的时代,除非新的世界大战再次来临,否则谁也更改不了这样的局面,即使《哈利•波特》没有太大的奇幻价值,但是它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把握人物心理,还是让它成为了一个奇幻史上的传奇书籍。
现在,世界已经进行了奇幻时代,奇幻文学的大门也向所有的人敞开,中国的奇幻市场早就开始了一片“混乱”,至于对于目前“混乱”现状的全面权威解析,请关注下一期的《中国奇幻•中国式奇幻》
奇幻世界的职业起源汇总(更新完善中)
奇幻游戏相信大家已经玩过了很多,早些年的博得之门、冰风谷的DND类游戏,魔法门系列,创世纪系列,暗黑魔兽系列等等。玩家接触到过各类职业,这些职业都是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过的,下面我列举出常见职业,不足之处还请指出(战士和猎人就不写了....他们不算奇幻类职业):
[::艾泽拉斯国家地理BBS.NGACN.CC::]
Paladin
译名:圣骑士、圣武士
起源:法兰克帝国地查理曼大帝地十二名武士。被加封为圣骑士。其中以罗兰为首。欧洲很多国家都可以看到罗兰地雕像。也有专门地诗歌<<罗兰之歌>>来纪念他。
能力:无论在任何传说、小说还是游戏中。圣骑士都是正义地化身、坚贞地信徒、魔鬼地死敌。保护队友、对邪恶生物有额外伤害是所有游戏里圣骑士都有地能力。讽刺地是。几乎所有地圣骑士都没有好下场。罗兰死于西班牙人包围、博得之门里凯东死于兽人袭击、魔兽里乌瑟尔死于自己地学生之手。
Knight
译名:骑士
起源:欧洲中世纪的骑兵,后指骑士阶层。最著名的骑士当属亚瑟王的首席圆桌骑士兰斯洛特。
能力:大多与圣骑士相同,很多时候这两个职业都会被混为一谈-正直、虔诚和没有好下场。
Cleric
译名:牧师
起源:基督教牧师,大家在当地城市的教堂都可以看到。最著名的牧师应该是圣诞老人尼古拉了,传说他生前经常在圣诞夜给小孩子送礼物,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作出了圣诞老人这个形象。还有查理曼大帝的大主教图平,身兼法兰克第一牧师和12圣骑士之一两个称号。
能力:职业神术者,保护信徒、治疗疾病、传播教义。牧师未必都是善良的神使,邪恶的神依然有他的牧师。游戏中的牧师形象多半是强壮的男性,身着重甲,手持钉锤。沙塔斯城里站着的德莱尼祭司就是Cleric
Priest
译名:祭司,也可以翻译成牧师,但为了和Cleric区分开,个人认为翻译成祭司比较好。
起源:同牧师
能力:基本与牧师相同,区别在于祭司的形象多半是穿长袍的长者。多数游戏里一般情况下是个边缘职业,但在魔兽世界里是玩家可选职业。
Mage
译名:法师,有些地方翻译成贤者、博学者。
起源:应该是由Magi演变而来,而magi的原形显然是Magic(魔法).圣经记载,耶稣出生后,东方来了三个博士来看望他,即Magi。由于耶稣出生在伯利恒,今以色列耶路撒冷附近,所以它的东方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所以很多游戏里Mage就是作中东人打扮的。最有名的法师应该是亚瑟王的**师梅林。
能力:职业施法者,不同的法师学习不同的法术,除了都属奥术大类,几乎没有共同点。魔兽世界里是玩家可选职业。
Wizard/Witch
译名:男巫师/女巫师
起源:出自圣经,巫师多半和拜恶魔者、亡灵巫师相提并论,是基督教重要排斥的对象。历史、圣经上和民间传说几乎没有著名的巫师,中世纪被烧死的多半是这个职业。我们了解到的最著名的巫师应该是甘道夫和哈里波特了。
能力:基本与法师相同,大多游戏里巫师要比法师稍微厉害点或高级点。暴风城法师塔顶站着的安多马斯就是个Wizard
Sorcerer/Sorceress
译名:男术士/女术士
起源:出自圣经旧约,埃及王的宫廷术士,曾经帮助埃及王为难摩西,基本上是反面角色。
能力:基本与法师相同,不同的游戏定位都不相同,暗黑里的是指元素法师,DND系列里的是无需学习、依靠血统的天然施法者等等。
Warlock
译名:邪术师。魔兽世界里的术士
起源:查不到,有朋友说是古代Wizard中的背叛者,因为研究邪术而被逐出巫师魔法行会的人。
能力:多半和恶魔有勾搭,使用邪恶的魔法,也有一些是从别处得到的能力。
Necromancer
译名:亡灵巫师、死灵法师
起源:出自圣经,研究通灵术的人,基督教重要排斥的对象,被抓到基本也是烧死。但由于研究死人不像使用障眼法唬人的法师们那么轻松,所以这一行基本没有出现名人。
能力:不死系相关的法术,如复活骷髅和僵尸、诅咒活人。
Ranger
译名:游侠、巡林客、巡逻兵
起源:类似中国的水浒,西方也有自己的劫富济贫的好汉故事,这类故事里最著名的当属英国诺丁顿的罗宾汉。
能力:亲近自然、擅长使用远程武器、擅长追踪、隐藏、埋伏、陷阱等等,不守规矩但富有正义感。希尔瓦纳斯就是这个职业。
Rogue
译名:游荡者、盗贼、浪人、无赖、潜行者、小芊芊…
起源:没有确切起源,准确地说,人类产生文明后,这个职业就存在了。要说代表人物么…邦德,詹姆斯-邦德
能力:暗杀、偷窃、伪装、欺诈等等,一切你能想到的不高尚行为都是这个职业的常用手段,从国家级特工到街头小混混都可以统称为Rogue.
Druid
译名:德鲁伊,旧译督伊德
起源:古代凯尔特人的祭司,由于凯尔特是个蛮族,所以德鲁伊的祭祀活动是相当血腥的,有时甚至献祭活人,后被基督教同化,后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献。
能力:大多数游戏中的德鲁伊多半扮演着自然之友的角色,与动/植物友好相处,生活在树林里,不到迫不得已,绝对是人畜无害的好同学。当然,塞纳里奥议会是个特例....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爱管闲事儿的德鲁伊团体。
Shaman
译名:萨满
起源:蒙古人的宗教,即使是今天,我国东北依然有部分人是萨满教徒,部分东北风味的餐厅也挂有萨满教的风土人情图片。我们最熟悉的萨满教徒应该就是成吉思汗了。
能力:自然崇拜。这个职业出现在奇幻游戏的次数很少,就算出现也是作为路人甲的身份,魔兽世界里把他定为了玩家可选职业。
Monk
译名:僧侣、修道士
起源:基督教传播开后,出现了一大批以修行神学为职业的人(主要是天主教支派),称为僧侣,不能结婚,类似我国的和尚。
能力:这个职业主要出现在DND类游戏,徒手肉搏能力很强,血色修道院也有僧侣。
Barbarian
译名:野蛮人
起源:古时欧洲中部对北欧人的蔑称,主要包括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能力:一般情况下,属于伤害能力比战士强点,防御能力比战士弱点的职业。
DeathKnight
译名:死亡骑士
起源:与游戏不同,传说故事中的死亡骑士并不是通灵术的产物,而是死去的骑士由于生前的羁绊导致无法安息才出现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杜尔拉汉(就是南瓜头骑士),他只不过想找回自己的脑袋而已。还有老套故事里的死亡骑士,多半是为了保护生前主人的坟墓或者神器才无法安息,基本上,你不招惹死亡骑士,他们绝对不会主动找上门的。
能力:战斗技巧、部分通灵术、部分巫术...貌似能扮演死亡骑士的只有魔兽世界一家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193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刘易斯在印巴交界处的西瓦立克山到一块上颌碎块,该标本从形态上看有些接近人的特点,他便借用印度一个神的名字“拉玛”把它命名为“拉玛猿”。但由于当时他人言轻,这一看法未被首肯。到了60年代,古生物学家皮尔宾姆和西蒙斯对林猿类26个属50多个种作综合研究时,注意到拉玛猿形态上的似人特点,认为它可能是人类这一支系的祖先类型,并将它从猿科中转到人科中,人类起源南亚说再度兴起。然而随着非洲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大量涌现,使人类起源非洲说重新崭露头角。
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正当人们左右徘徊时,东非的化石发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从1931年起,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8226;利基就在东非大裂谷一个名叫奥尔杜威峡谷的分支部分进行发掘,找到了不少非常原始的石器。它们是用河卵石或砾石简单打制成的,年代是更新世早期。谁是这些工具的主人呢?利基夫妇在这里搜索了20多年,终于在1959年7月的一天发现了一具南猿头骨。它比南非粗壮南猿还要粗壮,学名为“鲍氏南猿”,一般称其为“东非人”。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东非人”及“能人”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东非地区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序幕,而且将作为“缺环”代表的南猿,由“最接近人的猿”,一下跃升为“最接近猿的人”或“人类的先驱者。”以利基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据此认为人类起源于非。
进入70年代,世界范围内古人类学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在巴基斯坦波特瓦高原,之后又在匈牙利、土耳其、希腊、肯尼亚和我国发现了大量的古猿化石。虽然它们名称不一,但基本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大的属西瓦猿型,小的为拉玛猿型,而且往往两者并存。经过各方专家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并非不同的种属,而是雌雄个体而已。既然拉玛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种属,焉有人类祖先之说?人类的直系祖先曾一度因“拉玛猿”而明朗过,现在又迷茫了。
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人们了解自身起源的奥秘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从微观分子水平上展示了人与其他灵长动物,特别与大猿类密切的血缘关系,而且依据遗传物质的变异度,可以推算出它们分化的大致时间跨度。原先认为人和猿分离的时间大约为距今2000—2500万年间,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推算,只在距今400—500万年间!
鉴于此,新的人类演化概念产生了,由此也决定了探索人类的发祥地不能再依据旧说行事。由于非洲大量涌现的南猿和早期人属化石,人类早期阶段的复杂图景终于开始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自1924年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有不下20个地点发现了最早阶段的人类化石。1974年,由美国古人类学家约翰逊领导的多国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40%遗骸的被称为“露西少女”南猿骨架,其生存年代超过300万年,以后被订名为“阿法南猿”。在阿法地区还曾发现一处埋有13个阿法南猿个体的骨骸,它提供了早期人类群居的证据,为此有人将之称为人类的“第一家庭”。
90年代,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重要发现接连不断。199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发现距今440万年的南猿化石,最初被命名为“始祖南猿”,经过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更名为“始祖地栖猿”。1996年,来自13个国家4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阿法盆地的中阿瓦什地区,找到了距今250万年的南猿化石。由于它在形态上混杂着接近人和许多不同类型南猿的特点,被认为是连接阿法南猿和早期人属之间的一个新种代表,被订名为“惊奇南猿”。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东岸的库比福拉地点,则相继发现了阿法南猿、鲍氏南猿,“能人”,以及曾被叫做“1470号人”的头骨化石。后者最后被订名为“卢道尔夫人”,距今年代为190万年,并被认为是人属中的最早成员;在湖西岸,1985年曾发现有一具距今250万年的头骨,被命名为“埃塞俄比亚南猿”,他是粗壮型南猿的祖先;1995年在西岸的卡那坡地点发现的距今410万年的原始类型南猿化石,被命名为“湖滨南猿”。令人瞩目的是,它们的下肢骨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而上肢骨却仍保留着上攀援的特点。这表明分子生物学所推测的距今500万年人与猿分道扬镳可能是对的。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人类的发祥地很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
早在1907年发现的海德堡人,曾一度被视作欧洲的猿人或是向尼安德特人过渡的类型。1994—1996年,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卡地区,发现了80多件人类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78万年以上,被认为是海德堡人的祖先。而在之前的1991年9月,在格鲁吉亚东南边境一个名叫德玛尼西的地方,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齿列的下颌骨,形态呈直立人型。以后又发现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据古地磁年代测定为距今180万年,故德玛尼西人被认为是非洲以外已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也是迄今欧洲最早的人化石。
以色列出土的尼人类型的古人类化石也很著名,最近又以早期石制品引人注目。在以色列境内有一条约旦河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延部分。
1959年在这里发现乌贝蒂亚旧石器时代遗址。从该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器,据古地磁法测得距今年代约在150万至100万年间。有些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非洲之外最早的直立人文化遗址之一,它的主人可能是刚从“能人”演化而来的早期直立人。
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也发现了大量有关人类演化的化石材料。自50年代在云南开远发现古猿以来,70年代和80年代在云南禄丰和元谋又相继发现古猿化石,可分大小两种类型。有些学者认为大型者可谓西瓦猿型,小型者属拉玛猿型。拉玛猿作为人类远祖的论点其时在我国正风行一时,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远祖已在中国找到,便将小型古猿命名为“中国古猿”,以表达人类起源于中国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科学界对拉玛猿属性认识的变更,国内有些学者将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归属到一个新属,即禄丰猿属之内。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只是云南西瓦猿中不同的亚种。
60年代,陕西兰田公主岭和云南元谋大那乌发现了直立人类型的兰田人和元谋人,他们距今年代超出100万年,后者甚至达到170万年,成为目前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化石。但遗憾的是,元谋人化石目前仅限于2枚上内侧门齿,以及年代稍晚的一段胫骨,而在非洲发现的年代大致相同的却有完整的骨架。虽然曾经有人将湖北建始地区发现的几颗化石牙齿看作是与南猿类型接近的材料,但因材料太少未获得学术界的承认。
1989年在湖北郧县找到2具原始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又将其归于南猿之列,修理后发现乃属直立人型。1980年在安徽和县及1993年在江苏南京也发现了直立人型头骨化石。虽然对于它们的年代说法很多,但均未超出50万年。
自1985年起,在四川巫山县龙骨坡出土了一批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含像人的1枚门齿和一段下颌残块,同时还宣称出土了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一开始它们被部分学者鉴定为直立人型,后来国外学者介入,认为与直立人形态差异大,而与非洲的“能人”和“匠人”相近,并进一步测定了其年代为距今180万年以上,甚至超过200万年。
进入90年代,非洲出土大量早期人化石,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而亚洲地区出土的化石很难与它相提并论。相较而言,非洲似更有条件作为人类的发祥地。古人类学的研究还表明:能人/卢道尔夫人具有较大的躯体和较重的脑量,故具有较强的体能和较高的智能,不仅已能制造工具,很可能还有较紧密的群体关系。加上新世时期古气候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哺乳动物的迁移,由此带动了古人类群的迁徙。这些研究成果在90年代后期汇成“走出非洲”的假说。部分学者提出:大概在距今200万年至180万年左右,非洲的“能人”,甚至“匠人”,走出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以色列的乌贝蒂亚、格鲁吉亚的德玛尼西、巴基斯坦的伯比山以及我国的“巫山人”诸遗址,均被看作是早期人类迁徙途中的遗迹。以后,非洲的能人/卢道尔夫人演化为匠人,而在亚洲则演化直立人。也有人构想出另一种过程,即非洲早期人类首先迁徙到亚洲,演化为直立人后,又返回到非洲,并迁徙到欧洲。不过“走出非洲”尚有另层意思,即现代类型的智人也是由非洲的智人迁移到各洲去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0多万年前,即所谓“夏娃说”。
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在发掘和研究元谋西猿时,认为在元谋盆地小河地区豹子洞篝发现的古猿伴有石器。能制作石器,岂不是人?故将之订名为“东方人”,并将其生存年代定在距今250万年前。而在同一地区的蝴蝶梁子发现的一具幼年头骨,鉴定为拉玛猿型,认为是人类的祖先,后来宣称在地层中也找到了“石器”,将之更名为“蝴蝶人”,其生存年代定为距今400多万年前,并进而构筑了“开远拉玛猿”——“禄丰拉玛猿”——“蝴蝶拉玛猿”(或“蝴蝶人”)——“东方人”——元谋猿人——昭通人(智人的早期代表)——西畴人、丽江人(智人的晚期代表)等相当完整的系列。鉴于此,有人提出滇中高原及其邻区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但遗憾的是,早在70年代后期,学术界已抛弃拉玛猿是人类远祖的观点。后经研究,所谓“蝴蝶人”的“石器”原来是天然石块;而“东方人”的石器,后来被证明是地表上拣来的,而且时代甚晚。
1997年,我国启动了寻找200万年和更早时期人类的“攀登项目”,投入了不小力量,但迄今收获甚微。后来在安徽繁昌发现了距今200—240万年的石制品和骨器,发现物出自早更新世裂隙堆积中。但那到底是不是人工制品在学术界曾引起很大争议。此外,光有石器还远远不够,它只是间接证据,关键是找到人化石。
1999年在河北蔚县上新世地层中找到了一件距今300万年的石器,这远远超过了非洲发现的不超出260万年的界限,并认为这是对人类非洲起源论的一次挑战。但该标本发现于1990年,事隔9年后才公布于世令人费解。
中国学者要挑战非洲起源论,就必须找出更多的早期人类化石。发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固然重要,但要使我国距今150—200万年的古人类能站稳脚跟更是当务之急。就连目前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其距今只有60万年!我们必须找到更早时期的人类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得非洲材料从属于这个体系才行。我国的古环境条件不算太差,既然已发现了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这样的生存环境同样适合早期人类生存。我们并不完全排除人类起源亚洲的潜在可能性,但仅有设想和冲刺的良好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说服力的化石材料才最具科学性。
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共同的!(300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不同的肤色是与居住地有关,居住在非洲的因为阳光强烈,肤色变黑;欧洲因为阳光较弱,肤色就白;亚洲居中,肤色也居中。
不同的语言是自然形成的,因为语言实际上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不同的习俗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结果,某地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必然的联系。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于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爱阅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为您提供大神睡一睡的动力狂
御兽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