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归来
“我们到家了,桓哥。”
“欣儿,四年了。”大宋帝都临安港外一艘普通的帆船上未来华夏帝国的第一任皇帝正与未来的皇后说着情话。后世的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华夏帝国的创建者、复兴华夏民族的英雄、延续至今的体制的建立者姜桓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面对朋友与人民时是富有爱心的,但对于国家与人民的敌人却是残酷甚至残暴的,而且他本人从不否认后一点。
“皇后就是皇帝的心。”这是帝国元帅商克宁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的,姜桓的一生都忠于赵欣与他的那份青梅竹马的感情,成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只有一名妻子的皇帝。当然,现在姜桓与那个历史上的华兴大帝还有很长的距离。
“赶快进港,快!开战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再跑一趟,这次我们要去西方运火枪、大炮。”船长催促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情话。
“船长,怎么回事,和谁开战了?”姜桓急忙找到船长。
“蒙古鞑子又打过来了,据说这次有百万之众。刚刚向港内所有船只兵部、户部、民部联合发文要我们去西洋购买火器。”船长说完就匆忙走开,“快,快。”
“克宁,让大家做好下船准备。”姜桓下完令后,望着远处的临安城皱了皱眉。与姜桓和赵欣一起回来的还有公主卫队的全部。
跃天历1727年被后世称为“龙起之战”的蒙古军南征由蒙古大汗巴特玛于1月8日在乌兰木通举行告天仪式后,正式拉开了序幕。距离上次的宋蒙大战已有54年,这次巴特玛为了南征集结了各族将兵65万,号称百万。蒙古军兵分三路:一路由都元帅阿术图率15万大军由关中州攻益州牵制益州宋军,阻其东援;一路由右丞相忽里不台率30万大军,攻殷州下江州将大宋大禹江以北地区一切为二,然后顺江东下切断江北宋军归路;一路由太子察汗率30大军攻击宋北海州,渡楚河,直趋大禹江与中路军回师于洪武城;最后的总目标是攻陷临安。蒙古军经过1年前的萨尔浒之战斩首女真军4万余,后金只能自保;辽正在与阿拉伯帝国征战不休,无暇东顾;经过50年的准备与修养生息,蒙古已从上次惨败中恢复并得到加强,蒙古还建立了一支水师以防卫燕州海岸线,巴特玛也确立了他的地位,故他选择这个内外形势均有利的时候南征。然而,巴特玛漏算了50年前的战争对大宋的影响,低估了宋建武帝赵盛,更未想到姜桓这个人物。巴特玛南征之战将是一场强强对决,将彻底改变华夏大陆的政治格局,后一点许多人想到了。
自宋立国以来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从未占过便宜,50年前收复了除殷州、北海州与益州北部大片国土,可那也是以包括临安在内的广大地区的惨重损失和1000万人口为代价的。战争结束后,大宋朝廷自上而下又恢复醉生梦死的生活,还陶醉在收复失地的荣耀之中,这种情况直到10年前建武帝登基之后才稍有改变,不过也已是回天乏术了。
“陛下,益州将军吴韧800里快报。”
“陛下,北海将军罗尽成800里快报。”
“陛下,殷州将军邵志平800里快报。”
“陛下,户部尚书求见。”
…………
自战争爆发后,大宋第32任皇帝建武帝赵盛就忙于阅读战况报告、会见大臣、发布各项命令。华夏帝国建立后,帝国民间评选的最贤明的皇帝中他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武华大帝——姜桓,可以说没有他华夏帝国的建立将要艰难得多。
“陛下,公主殿下回来了。”内侍报告了开战以来最让皇帝愉快的事情。
“在哪里”
“已到城外,公主殿下请求允许她的卫队随同入城。”
“哦!姜桓他们也回来了,好!好!准!”
跃天历1727年2月12日中午,大宋清源公主赵欣乘坐一辆敞蓬四轮马车忽然出现在临安大街上身后跟着一支为数2000人的奇装异服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是在大陆西部所向披靡的清源公主卫队,即后来的帝**第一军,是未来的华夏帝国国防军的雏形。当然当时他们在波格马克大陆东部还不为人所知,现在之所以引起临安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的外形。公主卫队起初只有200人多是四年前由皇帝选派与姜桓一同前往克洛维帝国的,由于赵欣也跟去故以公主卫队的名义对外。后来,在姜桓与赵欣的力挺下派往西方的人越来越多。跃天历1725年也就是姜桓他们到西方的第4年的6月发生的“高鲁保卫战”中公主卫队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一战成名。后来,这支军队就以克洛维外籍军团的名义为克洛维帝国四处征伐,姜桓也扬名西方大陆。姜桓与赵欣回国,这支军队也跟随回国,为了挽留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克洛维皇帝甚至要封赵欣为公主,姜桓为元帅。从现在看,这支军队还为克洛维与华夏帝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意外的重大贡献,毕竟共同战斗过的经历使克洛维与华夏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欣儿,回来了!”建武帝难以抑制爱女之情,建武帝是50岁时才有了这个女儿。老来得女使得赵欣颇为得宠,所以四年前才拗不过准许她去西方。姜桓看着激动得相拥的父女两人,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姜桓的父亲是赵欣的父亲建武皇帝的贴身侍卫,姜桓9岁时替当时还是太子的建武帝挡住了射来的毒箭,姜桓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
“小哥哥,你的膝盖痛不痛?”姜桓与赵欣的相遇是在母亲的葬礼上,当时才六岁的赵欣说完就要给姜桓揉揉膝盖。
“你是谁?”姜桓极力压制情绪的脸上眉头紧皱。
“我父皇让我来接你到我那里去。”赵欣充满期待。
“你就是那个无能皇帝的女儿!”
“他凭什么要我父亲替他挡那一箭,为什么?”姜桓终于开始发泄父亲死后,就压制着的情绪。
“当时,你父皇就像一个努力向他人表现自己是个大人的小孩,而我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出现。”几十年后的华夏帝国皇后记录了她与太后间的一次谈话,“他发泄着他的愤怒,我静静的听着,最后他忽然抱着我痛哭,在我怀中睡去。”这就是华夏帝国武华大帝与皇后的第一次见面。
“桓儿笑什么?”建武帝略带笑意的声音将姜桓拉回了现实。
“陛下,我只是想到了第一次见到欣儿的情景。”
“哦,哈哈——”建武帝大笑出声,而赵欣的脸却红透了。建武帝欣慰的看着两人,他知道姜桓无论如何都会守护赵欣到底的。
“你这几年在西方干得不错,查理九世的来信中可是把你很夸了一番。”建武帝每想到此就有一种为人父的骄傲。
“陛下,查理九世陛下过奖了。”
“好了,言归正传,你这几年的建议我都采纳了。临安南城门外有一座新建的军营,驻扎着一支10000人的军队,那支军队的一切全部按照你说的组建的。”自从姜桓与赵欣到达大陆西部之后,经常的写信让专使送回。赵欣多是诉说见闻与思乡之情,姜桓则是提出各种建议(主要是军事与经济方面的)。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姜桓已经意识到政治的险恶,故意避开了,虽然最后没有避开,以《民族的复兴》一书的作者周树人为代表;另一部分认为不管如何的天纵英才,当时的姜桓也才10几岁,不是故意忽略。
“陛下,我想请求将公主卫队继续交由我指挥。我想将卫队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作为卫队待在公主身边,大部与城外的那支军队合并,卫队在西方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请陛下恩准。”
“你全权处置吧,有困难可找兵部张尚书。”
“尊旨。”
“现在要说的是你们的婚事,你们也不小了。”
“父皇——”赵欣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我想你们近期就结婚。”
“臣尊旨。”
“女儿没意见。”
第二节立威
临安城外,新军军营
“大人,前面就是禁军近卫师的军营了。”
“汪大人,兵部为什么迟迟没有任命近卫营统领?”姜桓在兵部侍郎汪直的陪同下,率领1500名原公主卫队成员去接受对番号为禁军近卫营的新军。
“姜大人,圣上说您就是近卫营统领,在您回来前由兵部临时派人代管。”
“汪大人,日后近卫营还需要您多方周全。今晚我在宝月楼恭候大人,请大人赏光。”姜桓是非常厌恶现今官场上的恶习的,但为了今后行动的方便不得不暂时放下个人好恶。
“姜大人客气了……”汪直是宰相高荩臣的外甥,对这位清源公主的青梅竹马还是略有耳闻的,倒也不敢怠慢姜桓。姜桓的谦逊与恭顺领他大大满足了自尊心,心情大好。
“可真是新军哪!连营门前的卫兵都没有!”原公主卫队第一营营长后来名震天下的帝国元帅容裕打断了两人的互相吹捧。
“姜大人,这——”汪直在一旁急忙解释,他是具体负责新军的,可不想让驸马爷在皇上面前参一本。
“汪大人,不必介意,下次您来的时候一定军容严整。”姜桓给汪直吃了一颗定心丸。
“汪大人这军营怎么如此喧闹?”商克宁明知那些兵油子不在干什么好事,出于对兵部的不满忍不住挖苦一下汪直。
“这个——”
“汪侍郎,这支部队的兵员都是从哪里来的?”姜桓差开话题,并瞪了商克宁一眼好似谴责他的惟恐天下不乱。
“皇上要求兵部从临安周围驻军中选调的,都是各军推荐的精锐。”说完汪直颇为尴尬,现在笨蛋都看出来了这支军队是什么货色。
“容裕,命令卫队全体在操场上列战斗队形。”
“是,阁下。”容裕纵马而去,容裕还是用在克洛维的称呼来称呼姜桓。不久,公主卫队在军乐的伴随下在操场上呈战斗队形展开。
“范文英,让你的大炮发言,别装炮弹。”姜桓一声令下,军营内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出什么事了?”
“怎么了?”沉迷于赌博、酗酒的近卫营官兵们涌出营房,他们惊讶地看着那些奇装异服,手持火器样武器的军人在训练场上操练。经过短暂的不知所措后,一名粗壮的游击官衔的人走出。
“这是我们的训练场,你们是哪里来的?”那名粗壮的男子走到正在指挥训练的容裕面前喊道。
“你们的训练场?现在大白天的我只看到我们的人在训练,你们是哪儿冒出来的?”容裕讽刺到底。
“你是故意的,弟兄们抄家伙。”近卫营的官兵只是出来看看,很少有人带武器的,大家一听转身回去拿兵器。
“哼,晚了。”容裕冷哼一声,“全军前进,等他们进入武器库后封锁各出入口。”
“容裕这个家伙!克宁,你向营房冲刺。”不久,正在向武器库狂奔的近卫营官兵们再次震惊地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商克宁的骑兵队原本就在军营外巡逻,得到命令后就利用这个距离冲刺起来。
“姜大人,您这是——”汪直忍不住了。
“汪大人,他们需要知道战争已经爆发了。”
“汪侍郎,那位员外郎呢?”
“我不认识他。”汪直无地自容。
“哦”说话间两名近卫营军官来到姜桓的马前,汪直也不知道姜桓到底是回应他说的话还是其他什么意思。
“汪大人,到此为止吧。”一名中年参将官衔的军官说道。
“公孙将军,这位是圣上任命的近卫师都统,姜桓姜大人。从今日起你们将由姜大人统率。”
“下官公孙雷,现任近卫师左营统领。”公孙雷语虽恭敬但神情却是不卑不亢。
“公孙大人,我非常高兴担任近卫师都统。你也知道蒙古人又来了,我们随时有可能去前线,我需要一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而不是一支乌合之众。”姜桓下马来到公孙雷的面前。
“大人,我们也知道,可是我们本来就是各军踢出来,朝廷又迟迟不任命都统,还欠着两个月的军饷,大家也就得过且过了。”公孙雷的话中有难以掩饰的愤懑。
“你说的我了解了,公孙大人谢谢你的直言不讳。”姜桓看了一眼周围的军官们,“各位近卫师从今天起要成为能够消灭任何进犯之敌的精锐之师,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善弟兄们的生活。”
“谭师俊,让容裕停止。公孙大人,你也一起去。”姜桓转向与公孙雷同来的军官,“游击大人,你是?”
“下官,戴立,情报官。”这是一名面无表情的,透出一股阴冷、孤傲之气的年轻人。
“这两个人有得一拼。”姜桓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情报官钱飞心里说道,那是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的人,不过你就此小看他就错了。
“戴大人,我将成立情报部,你就任统令,如何?”
“下官遵命。”姜桓的考虑是钱飞与自己刚回国,让他负责情报部显然不合适,至少是现在,而戴立看上去是一个出色的情报官,不过做人好想不成功,也许这就是他被原来的部队排挤来的原因。这次会面后,姜桓军事集团形成了戴立负责情报,钱飞负责反间谍,就是后来华夏帝国的帝国中央情报局和帝国国家安全局的前身。
不久武器库那边的热闹结束了,士兵们都在训练场上集中,公孙雷、容裕、商克宁、谭师俊还有一名大汉回到姜桓那里。
“大人,这位是近卫师右营统领袁彪。”
“下官袁彪见过都统大人。”
“袁统领真是一个猛将,你就在战争中证明自己吧。”姜桓转向戴立“你知道其他统领们都去哪里了吗?”
“大人,属下不知,不过他们已经一月未来营中了。”
“我的军队不需要这些人,各位我要整编近卫师,裁汰老弱,严明军纪。翔宇,你今天就与汪大人一起回去。”姜桓让相貌俊美的周翔宇与汪直一起回去要军饷,“汪大人,有劳了。”
“驸马大人、驸马大人。”就在汪直要走的时侯,一群军官在营门口被姜桓布置的卫兵拦下。
“让他们进来。”姜桓听到他们的喊叫微皱眉头,领着一众军官走上阅兵台。
“他们就是我军其他的几位统领和不在营地的军官。”戴立介绍道。
“军法官。”姜桓看了一眼那些正在行礼,毕恭毕敬近乎谄媚的家伙转过身去。近卫师的人不知姜桓要干什么,可容裕、商克宁他们知道姜桓要开杀界了。
“各位大人,你们可知罪。”原先姜桓叫到军法官时,那些风尘仆仆的人中也出来一个,结果在容裕“不是你”的呵斥声中退下。那些人在军法官柴威发问后,一脸不知所措的望着姜桓。他们这些人本来从军就是混的,后来得知朝廷要组建一支新军由未来的驸马爷统领,通过各种渠道他们知道公主赵欣是建武帝在太子死后唯一的孩子深得宠爱,所以他们才费尽心思调到近卫师。可是他们没有弄清楚公主何时回国,这才让驸马撞见自己不在军营。
“下官家中有事。”
“下官老母病危。”
“下官——”不一会儿响起一片辩解之声。
“好,我将派人去核实,不过这期间你们必须不得离开军营。属实的话,赶出军队,不然就按军法重办。”柴威一脸的凶样。
“下官知罪。”那些家伙在思考过后服软了。他们都是有后台的人,认罪了姜桓不看僧面看佛面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要不然证据确凿之下军法可不是儿戏。
“没种的家伙。”商克宁一脸鄙夷地说道。
“你们一、擅离职守,二、侮辱公主,三、欺瞒上官。其罪当诛”柴威的话惊得那些家伙抬起头来。
“我们哪里侮辱公主啦?”
“还算聪明,知道重点。”姜桓回头说道,“谁也别想惹她。”
“你们完蛋了。”容裕嘲笑了一句,他们是知道姜桓的忌讳的。
“公主结婚了吗?”柴威再度发问
“没有。”
“那公主尚未婚配,何来驸马?斩”姜桓首次介入军法官的权限
“可————”那些人还想争辩。
“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吧?公主是我们全公主卫队要守护的人,更是这位都统大人的宝贝,你们也配。”商克宁说道最后咬牙切齿。
“拉下去。”柴威一声令下,十数颗人头落地。
“柴威把判决书拿给汪大人签字。”姜桓一句话惊醒了汪直。
“这里——”汪直在柴威的指点下就要签字时,大吃一惊。他知道不签字今天是无法活着离开的,但是每想到的是让他作为主审官签字。
“姜大人,这——”汪直似乎在企求姜桓放他一马。
“汪大人,我想你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一切,而且我相信我们还有机会合作,让我们合作愉快。”姜桓是在告诉他只有与姜桓合作才能有活路。
“哎。”汪直边叹气边签字。
训练场上的官兵们则被这位新来的都统镇住了,他们知道那些人中皇亲国戚者有之,重臣之后者有之,总之就是在朝中均有靠山的,今天被姜桓一下子全杀了。这个家伙不好惹,所有的官兵在心中都得出结论。平时安分守己(当然是相对罪大恶极的而言)的无所谓,谁来都是当兵吃饭;稍有进去心的则为终于碰到一位有能力的上官而高兴;最惨的就是那些平时仗势欺人的家伙,如今他们依靠的人都被砍了,加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再呆在近卫师,前景堪忧。就在最后一类人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时,姜桓来救他们了。尒説书网
“我是你们的新任都统,有几句话要跟弟兄们说。第一,明天发军饷;第二,明天领到军饷后愿意离开的可以离开;第三,留下的要有准备,训练将会是非常辛苦的。”姜桓说完就走下阅兵台,在公孙雷陪同下检阅各营。
“敬礼。”军官们行劈刀礼,士兵行持枪礼,军旗斜向前上,军乐队奏起了阅兵进行曲。
“弟兄们好。”姜桓首先来到原公主卫队的方阵前,姜桓与他们沿用着在克洛维的礼节。
“长官好。”
“弟兄们辛苦了。”
“为帝国尽忠。”
“将军,这是近卫师右营。”公孙雷介绍着各部队。
第三节新近卫师
姜桓利用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兼用银子开路,其在近卫师推行的各项改革兵部既未阻挠也未鼓励,当然那位可怜的汪侍郎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姜桓利用宽松的外部环境从头到尾,自外到内的改变了近卫师。
姜桓原本想采用克洛维式军服,只是要改变一下军服的颜色,因为原来克洛维帝国的红色军服太显眼了,商克宁知道后就主动接过了这项任务,而他可不是修改了。军帽是从土耳其的圆筒帽变化而来采用形的正圆筒形;上衣是蓝色燕尾服去掉了尾巴,中间是金色单排扣,腰间黑色武装带,可固定各式隨身武器;肩上则有编织精美的金色肩章以显示军衔;下半身为两侧红色绒边蓝裤,黑色短皮靴,军官为长筒皮靴。
“克宁,这身军服就是我们的新军服。”姜桓第一次见到身穿新式军服的商克宁时,与其他人一样,不过他还能说话。
“阁下,这是我们的新军服,威武吧。”
“那些,腐儒的奏折又要向我们开战了。”姜桓至今都记得,他与赵欣带着公主卫队进入临安时整个临安城的轰动,可换来的是言官们的猛烈攻击。
“我倒觉得克宁的军服挺好看的,克洛维军服过于华丽了。”来看姜桓的赵欣成为新军服诞生的助产师,“桓哥,你也换吧。”
“哎,克宁你去找几个人,我们一起出钱生产这些军服。”姜桓面对赵欣只有投降的分儿。
“为什么要我们出钱?”
“你以为兵部会出钱?这些铜扣、皮靴、皮带大宋有谁生产吗?谁会为你生产这些在腐儒们看来离经叛道的军服?你以为我有那么多钱?”
“桓哥,我有。”商克宁以感激的目光看着赵欣。
“他别想跑掉。”
“是。”商克宁知道的见好就收。华夏帝国第一代军服诞生于跃天历1727年3月8日,设计师是后来的帝国元帅商克宁。有一件事是姜桓、赵欣、商克宁都没有想到的,他们创建了华夏民族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服装好解决,武器弹药就难了。姜桓这次回国前,查理九世赠送了一批燧发枪和滑膛炮,姜桓就用他们取代了原来近卫师装备的老式火器。弹药就难了,新式火枪用的子弹和滑膛炮用的炮弹大宋都不能生产,打掉一发就少一发。为了解决弹药问题,姜桓甚至惊动了建武帝,在建武帝的支持下近卫师军工司成立了。军工司由与姜桓一起回国的部分留学生和工部的一些人组成,司监是吴卓。
军制的改革就更难了,擅改军制是死罪,换成其他人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那些被姜桓斩首的人的亲友联合一些腐儒以此为由弹劾姜桓,上次是那些家伙理亏,公主又是建武帝的爱女,无法发作。这次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全围过来了。
“哼,不做事的人是没有资格指责做事的人的,就是有人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人早该辞官归隐。桓儿既然要尝试一下新军制,那就让他放手去做嘛,再给他两万人的编制,近卫师改成近卫军!为了江山社稷,大家要同舟共济。弹劾的人中有不少都是被污蔑公主的罪人亲友,公报私仇,决不允许有下次。”丞相高荩臣与兵部尚书张俊是清楚皇帝与姜桓的关系的,所以拿着那些奏折请示皇帝,建武帝却乘此机会发泄了“建武革新”推行不力的不满。
“你们要尽可能的给他提供便利,我决不允许有人从中作梗。”建武帝盯着他们。
“臣等尊旨。”傻瓜也知道风向了,再说姜桓对待这两位大人又是恭敬有加。
“张大人,现在蒙古人又大过来了,姜桓也许值得期待。”
“丞相大人,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战场上见真章吧。”
“我可听说他在克洛维可是深得那边赏识的。”
“丞相大人,那些蛮夷不足挂齿。”两人就这样在福宁宫门前各自离开。
有了皇帝撑腰,姜桓的军制改革自然得以顺利推行,近卫师的各级部队是旅、营、连、排、小队。姜桓将原公主卫队与原近卫师合编成新的近卫师,新的近卫师由三个步兵旅、一个炮兵营(32门火炮)、两个骑兵营、一个工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军医院,一个军乐队组成共13000余人,不足的兵员由新募而来。三各旅长分别是容裕、公孙雷、商克宁,炮兵营长是范文英,骑兵营长分别是袁彪、谭师俊,工兵营长是叶伯陵,参谋长是周翔宇,后勤由杭步负责,情报部门由戴立负责,反间谍部门由钱飞负责,军法官是柴威,军训官是罗成儒负责训练新兵(皇帝新给的两万人的编制,不过要姜桓自己去招募),军工司监吴卓,这些人基本上构成了华夏帝国第一代军官团的顶层。为了让士兵们更快的学会使用热兵器,军官们学会打热兵器战争,新近卫师是以原公主卫队为核心的,姜桓接手近卫师的第一天就恩威并施,这到也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原公主卫队的官兵们就构成了华夏帝**最初的军官团和士官群。为了培训更多的合格军官与士官,姜桓在近卫师内还成立了一个教导队由自己亲自统率,罗成儒具体负责,这就是华夏帝国临安军校的雏形。
姜桓军事集团已初步形成,等待的是战争的考验。
第四节御前会议
“那是公主殿下?”
“那身衣服怎么没见过?”
“那是西人的服饰,孤陋寡闻!”
“公主怎可穿蛮夷服饰。”
“那身衣服到满漂亮的。”
“人更漂亮。”
“她身边的人是谁?”
“家仆吧。”
在克洛维呆了四年的赵欣今天逛街也穿着大陆西部的长裙,他身边的姜桓虽然觉得太显眼,但为了心中的人也无可奈何。姜桓今天穿的是新式军服,他觉得这样既可配合赵欣又可让世人见识一下近卫师的军服,尽可能多的争取对近卫师改革的支持。他们两人(其实未来的华兴皇帝是占了赵欣的光,毕竟英俊这两个字离他远着呢)一出现在大街上就引起了临安城的轰动,这是临安人第二次见到穿着西式服装的清源公主赵欣,平时赵欣都是坐她的四轮马车出入。姜桓近来一直忙于整编近卫师的事务,赵欣也整天往军营里跑,近卫师刚进入正常状况,姜桓就带着赵欣出来散心。
“桓哥,你说我们是不是太招摇了。”
“没事,圣上的改革无法深入推行,就是大家太保守。既然官僚们不支持变法,那我们就在民众中寻求支持者。”
“你这种思想可是大逆不道的哦,让言官们听见又是麻烦。”
“欣儿,你以为凯尔特王国我是白去的吗?那些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的腐儒怎么会了解,这个世界早就不同了。知道为什么皇上把我们还有其他数千人以各种方式送到克洛维和大陆西部的各国吗?”
“父皇太孤独了。”
“对,陛下不愿看见大宋继续沉沦,不愿看见华夏民族再次忍受外族蹂躏,不愿看见我们的子孙后代被异族奴役,他要变革,可是反对势力太强大了,尤其是那些不知变通的腐儒自诩‘清流’,偏偏太祖皇帝又有不因言论杀人的遗训。这十年来改革实际上是不了了之,陛下是希望我们能够给这个已经老朽的社会带来一股新气。我是决不会背叛陛下的,我要为了陛下的理想,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未来战斗到最后。”姜桓深情的看了赵欣一眼,“就是为了欣儿我也要打到底。”
“不正经。”赵欣娇叱道。
“不过,桓哥我好象听见他们在说你是我的家仆。”赵欣取笑道。
“我非常荣幸。”
“驾——驾——”两人相谈正欢的时候,对面迎面两名骑士飞驰而来。
“一组拔枪,二组用剑,三组保护公主去路旁房屋躲避。”远远跟在姜桓和赵欣后面的卫士在现任公主卫队统领、后来的华夏帝国保安局局长的李汉农的冷静指挥下迅速在两人周围组成人墙。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是老奴,老奴奉旨来找公主殿下和姜大人。”两名骑士见到这种阵势立即下马,其中一人以尖锐的嗓子高喊着。
“是王公公,让他过来。”侍卫们让开一条通道。
“老奴参见……”
“王公公,怎么如此着急?”赵欣与这位公公较熟
“殿下,陛下让姜大人速去福宁宫,陛下等着呢?”
“公公,出什么事了。”
“北海和殷州的战报……”
“汉农你留下保护殿下,欣儿我可能要上战场了,公公我们走吧。”姜桓说完就跨上一匹侍卫们用来传讯军马急弛而去。
姜桓忙于整编近卫师时,北方的战局却发生了巨变。首先是东路,本来宋军在主动撤过天龙河后欲以天龙河为屏障,消耗、拖住察汗率领的30万大军,可蒙古人吸收了上次大战的教训,建立了一支小型水师,虽然无法与大宋水师争雄海上,但还是能胜任海防任务的,察汗就利用这支水师在天龙河上架起了浮桥,冲到对岸,现以攻占北海州州府南泉;然后是中路,这个方向的宋军分为北、西两个方向,北线宋军也逐步撤过了天龙河与蒙古军隔河对峙,西线的险关韩关是关中州进入殷州的必经之路,韩关本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偏偏是这险关被蒙古军攻陷(事后查明,守将的儿子被蒙古人施了美人计,导致将军府被早期潜入的蒙古军攻占,守军群龙无首),天龙河守军害怕被包围,全线撤退,大梁再次面临被异族占领的危险;西路无大的变化。
“臣姜桓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建武帝一接到前线的战报就招来了各部尚书及武将们。
“卑职见过诸位大人。”姜桓到福宁宫时,重臣们都到齐了。姜桓行礼过后,站到一旁静静地听着。
“陛下,臣认为大梁是万万丢不得的,靖康之事决不能重言,大梁故都再也无法承受一次异族欺凌……”在姜桓看来户部尚书程熹是不懂装懂,还说得义阵言辞,是姜桓最讨厌的腐儒。
“程大人,大梁外围无险可守,你想置我军将士于死敌吗?”镇国将军狄耀淮严词反驳。
“大梁城高墙厚水深,又有我军10万精锐定能守住。”卫国将军岳仲麟主张坚守,“臣认为最危险的是东线,中路我军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虽然遭到突然打击但短期内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可东路就不同了。东路我军在上次大战中几乎只是守土未经恶战,且中路是主攻方向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东路守军准备不足,形势万分险恶。”
……
听着诸位重臣们的发言,姜桓感到蒙古军的突然打击让大宋的统帅部摸不清头脑,陷入迷惘之中。也难怪,蒙古军东路兵力虽与中路差不多,但气势上却盛得多,而且东路的统帅还是蒙古太子。不过,重臣们都忽视了大宋水师的作用。
“姜桓,你有什么要说的?”许久未发一言的建武帝看见姜桓正出神,就点了他发言。
姜桓一惊,这等御前会议上是没有他这个小都统说话的分儿的,来参加会议已是陛下格外的开恩了,还让他发言?他从重臣们的眼中看到了轻蔑,仿佛再说你个毛头小子懂什么;
看到嘲笑,那是在说依靠公主爬上来的小子,不学无术;看到了憎恨,那是以程熹为首的腐儒们,似在说一个连圣人之书都不读的人,哪里有资格与他们同朝为臣,总之姜桓环视一圈之后除丞相高荩臣给了些鼓励外,没有谁高兴看到他发言。哼,老子不会让你们得意的。
“陛下,臣认为蒙古军的主攻方向仍是中路,理由50年前大家就知道。东线之敌只是佯攻,不过如果有机会他们还会继续南下,甚至有可能一直杀到大禹江边,看上去东线蒙古军气势汹汹,实际上不足为虑;蒙古人把水师用于架桥,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强大的水师可以轻松的击败蒙古人那支小水师,我军可命一军乘船在水师掩护下在敌占区后方登陆打击敌后勤补给线,有可能的话还可收复失地建立起巩固的基地,迫使蒙古军面临南北两线作战,后路被断的危险。中路守军应撤往郑国府,因为大梁周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非常利于蒙古军的骑兵优势的发挥,我军援军即使能进入大梁恐也已无力再战……”
“大梁城高墙厚水深,又有我军10万精锐定能守住。”程熹打断了姜桓的发言。
“程大人,你认为处于包围之中的守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而且具可靠情报,蒙古人装备了大量火炮,再高再厚的城墙又有何用?”卫国将军岳仲麟显然被说服了。大宋水师确实不赖,能使深入敌后的部队进退自如,看来这个未来驸马不是草包,能想到水师,岳仲麟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姜桓。
姜桓发言之后,那些参加会议的将军们又经过争论,在姜桓的发言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致的观点;文臣们除了几个腐儒外,都没有过问将军们的权限。经过长时间的会议后,大宋朝廷抗蒙战略终于重新形成,这一战略最后导致了蒙古侵宋军的覆灭。这次会议只是姜桓登上华夏政治军事舞台的序幕而已。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爱阅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为您提供大神古斯塔夫大帝的华夏帝国
御兽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