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有一位语言学家讽刺我要“东化”。他似乎认为这是非圣无法大逆不道之举。愧我愚陋,我完全不理解:既然能搞“西化”,为什么就不能搞“东化”呢?从人类几千的的历史来看,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决不应妄自尊大。但是我们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不应当囿于积习,鼠目寸光,认为西方一切都好,我们自己一切都不行。这我期期为以不可。..
-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最新章节(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登录书架即可实时查看。)
- 《季羡林自选集》跋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8)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7)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6)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5)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4)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3)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2)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1)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5)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4)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3)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2)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1)
-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正文
- 正文
-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 谈中国精神
- 东方文化(1)
- 东方文化(2)
- 再谈东方文化(1)
- 再谈东方文化(2)
- 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
-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
-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1)
-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2)
-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1)
-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2)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1)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2)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3)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4)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5)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6)
-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7)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2)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3)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4)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5)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6)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7)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8)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9)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0)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1)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2)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3)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4)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5)
-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1)
-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2)
-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1)
-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2)
- “天人合一”新解(1)
- “天人合一”新解(2)
- “天人合一”新解(3)
- “天人合一”新解(4)
- “天人合一”新解(5)
- “天人合一”新解(6)
- “天人合一”新解(7)
- “天人合一”新解(8)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1)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2)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3)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4)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6)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7)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8)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9)
-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10)
- 西方不亮东方亮(1)
- 西方不亮东方亮(2)
- 西方不亮东方亮(3)
- 西方不亮东方亮(4)
- 西方不亮东方亮(5)
-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1)
-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2)
-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3)
- 东学西渐与“东化”(1)
- 东学西渐与“东化”(2)
- 东学西渐与“东化”(3)
- 东学西渐与“东化”(4)
-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1)
-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2)
-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3)
-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4)
-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5)
- 拿来和送去
- “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
-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1)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2)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3)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4)
- 古代穆斯林论中西文化的差异(5)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1)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2)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3)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4)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5)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6)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7)
-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8)
- 《季羡林自选集》跋